德陽學前教育學校有哪些?德陽學前教育學校有:德陽科貿職業學院幼師升學班、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德陽通用電子科技幼兒師范學校等學前教育學校。
一、德陽學前教育學校名單一覽表
序號 | 學前教育學校名稱 | 學前教育學校地址 |
1 | 德陽科貿職業學院幼師升學班 | 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市三星堆大道東段122號 |
2 |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師范學院 | 四川省德陽市泰山南路二段801號 |
3 | 德陽通用電子科技幼兒師范學校 | 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鳳雛路418號 |
1、德陽科貿職業學院幼師升學班
德陽科貿職業學院是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的統招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系教育部2019年公布的全國七所、西南唯一一所“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產教融合促進計劃建設院校(高職)。
學院前身是四川師范大學廣漢科教園區,已培養各類技術技能型人才數萬人,既往的辦學歷史積淀了深厚的辦學底蘊。學院圍繞“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開設新興前沿專業,是培養智能制造與控制、大數據、物聯網、工業網絡、現代物流等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德陽科貿職業學院幼師升學班地理位置
學院坐落于裝備智造之都、成都半小時經濟圈德陽廣漢市,毗鄰長江古文明發祥地三星堆,地靈人杰,天寶物華。結合地處全國唯一“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和“成德同城先行融合區”,緊靠“智能制造”、“大數據+”、“5G+”、“現代物流”等千億級產業園和九個國家級院士工作站所帶來的政策、資源優勢,與業內百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和行業協會展開深度合作,為科貿學院高起點發展創造了有力條件。
德陽科貿職業學院幼師升學班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雄厚,有專任教師71人,其中高級職稱25人,研究生49人,雙師型教師11人。學院黨委書記李培教授,原四川師范大學副校長,曾任宜賓學院常務副院長、四川省終身教育工作委員會理事長。長期從事高等教育教學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先后榮獲國家高等教學成果二等獎、四川省人民政府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被教育部授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先進工作者”。
德陽科貿職業學院幼師升學班設施設備
恢弘大氣的校園、日臻完備的實驗實訓條件、成熟的后勤保障以及便捷發達的交通,為培養適應“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工業4.0”發展亟需的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保障。學院占地面積600余畝,按本科規格建設完成,是可容納1.2萬人的高標準校園。校舍建筑已完成15萬平方米,目前已建有數據通信及網絡安全實訓室、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實訓室、傳感技術實訓室、智能家居綜合實訓室、嵌入式技術實訓室、物聯網系統集成實訓室、RFID應用實訓室、大數據分析平臺、物聯網云平臺、智能制造生產過程執行管理平臺、云應用系統開發平臺、智能制造生產線、51個校內校外實驗實訓基地及實訓室。擁有紙質圖書30余萬冊,館藏內容豐富。標準的體育館、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和形體房、琴房等藝體配套設施,為院內師生提供了優越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
德陽科貿職業學院將以對人民負責和貢獻社會的態度,秉承以人為本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辦學理念,辦一所立足四川、面向全國的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的高等職業學院
2、德陽通用電子科技幼兒師范學校
德陽通用電子科技幼兒師范學校簡介
德陽通用電子科技學校下設幼兒師范系(簡稱“德陽通用電子科技幼兒師范學校”)是一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和德陽市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學校位于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羅江縣城,隸屬于德陽通用職教集團。學校為學生學歷提升搭建起了上升的通道,與全國重點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師范大學、綿陽師范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開設自考專科和本科。學生畢業時既可以拿到大專或本科畢業證書,又能拿到高級技能證書,成為用人單位受歡迎的高技能人才。
德陽通用電子科技幼兒師范學校辦學成就
校擁有固定資產近3億元,校園面積3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6萬余平方米;有教職工350人。學校先后榮獲“全國職業教育單位”、“四川省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單位”、“四川省發展職業教育單位”、“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勞務扶貧培訓單位”、“四川省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四川省綠化模范單位”和多年的“德陽市教育教學管理單位”等榮譽。學校是“德陽市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四川省省級勞務培訓基地”學校,連續多年被德陽市教育局督導評估為“德陽市中等職業學校一級優質學校”。
德陽通用電子科技幼兒師范學校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德育為先、技能為重、素質為本”的辦學理念,打造學校品牌;堅持用“誠信做人,科學做事,超越創新”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引領師生,強化德育打造,實行封閉式管理,獨創“素質教育大課”,實行校園禮儀大課堂、學生“三自活動課程”、“兩操一點名”、使用普通話、文明禮貌、垃圾分類回收等德育管理方式,其突出的德育成效成為學校對外展示的亮麗品牌。學校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高質量、高就業、高成才”為培養目標,努力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