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藝術教育學校排名榜1:四川師范大學幼師學院
四川師范大學幼師學院建立于1987年10月,學校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到現在體現出學校對當代社會人才需求多樣性的適應。
2004年,學校順利通過了四川省教委辦的教學質量檢驗,成為四川省重點幼兒師范類學院,更具有大專學生招收資格的幼師院校,與川內的江油幼師學校和川南幼師學校并稱為四川幼師三杰。2011年,通過四川省自考委員會鑒定,與四川大學及四川師范大學合作,成為具有高中畢業生招生資質,能夠頒發幼兒師范類本科畢業證的川內唯一一所幼師學校。
學校坐落于天府之國腹地-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洪河鎮,占地面積800余畝,在校師生貳萬肆仟余人,學校建筑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學校交通便利,風景如畫,有多趟公交路線和巴士班車直達我校門口。
校園寬敞氣派,校內綠樹成蔭,花草樹木繁多,是成都市不多的園林式校園和歐派建筑代表學校。走進學校,可以看到圖書館,學生閱覽室,學生活動中心,形體訓練室,運動場,多媒體教學中心,幼師實訓室,鋼琴訓練室,舞蹈排練中心,校園超市,小吃街,小賣部等一應俱全。學生在校內能夠享受到全方面的學習和生活服務。
四川師范大學幼師學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洪河鎮惠王陵東路109號
四川藝術教育學校排名榜2:廣安職業技術師范學院
廣安職業技術學院下設師范院系(簡稱“廣安職業技術師范學院”)是由廣安市人民政府主辦,教育部、四川省、廣安市共建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學校,學校坐落于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故鄉、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雙擁模范城市廣安。
目前,學校共有濱江、前鋒、奎閣、岳池四個校區,總占地面積2400多畝,總建筑面積45萬余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8000余萬元;設有智能制造與能源工程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醫學院、師范學院、藝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國際教育學院等10個二級學院。
開設有47個高職專業、9個中職專業,有全日制在校生13700余人;現有中央文獻研究員高屹、“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林強、德國石荷州前教育及文化部部長克魯科博士、著名青年畫家林茂先生等高級顧問、特聘教授領銜的專兼職師資隊伍600余人,其中副高級及以上職稱152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77人。
學校長期重視人才培養質量,通過“一核三維五元的校園文化建設”等項目,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近三年,學生獲得全國高職院校大學生技能大賽等國家級、省級各類技能競賽獲獎120余項。學校畢業生一直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的認可與歡迎,近三年畢業生就業率達95%以上,社會滿意度達96%以上。
據第三方調研機構對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顯示,學校畢業生就業在“專業相關度、母校滿意度和穩定率”等均高出全國同類高校平均水平。學校榮獲四川省教育廳授予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廣安職業技術師范學院位于: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濱江東路98號
四川藝術教育學校排名榜3:達州職業技術師范學院新校區
達州職業技術學院下設師范院系(簡稱“達州職業技術師范學院”)是一所綜合性全日制國辦普通高等學校。學院占地面積1020畝,建筑面積3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25000余萬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250萬元。
圖書館現有各類圖書文獻資源70萬余冊,中文期刊611種,擁有數字資源容量15TB。建有附屬醫院2家,非直屬附屬醫院3家,非直屬鄉鎮(社區)附屬醫院6家。建有中央財政支持的護理實訓基地和數控實訓基地、機電教學實習基地、畜牧獸醫教學做一體化基地,建有校外實習基地179家。
學院是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級緊缺型護理人才培訓基地、省(市)勞務開發培訓基地、全國電子產品營銷員統一鑒定培訓考核點、國家級職業技能鑒定站,是四川省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重點培育院校、四川省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是達州市農村干部培訓學校、達州市繼續教育基地、達州煤礦安全培訓中心,達州市駕駛員繼續教育中心。
學院先后榮獲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職教工作先進單位、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狀單位、四川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長期的實踐探索走出了一條服務川陜革命老區、秦巴連片特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特色辦學之路。
達州職業技術師范學院新校區位于: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北外韓家壩犀牛大道書山路1號西南職教園區
四川藝術教育學校排名榜4:綿陽師范學院
綿陽師范學院是四川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2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由原綿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和綿陽教育學院合并組建成立。2006年成為學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07年以良好成績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1年,獲準成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項目”試點單位,招收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
學校地處中國唯一科技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故鄉——被譽為“蜀道明珠”的綿陽市。校園占地面積1560余畝,建筑面積44.53萬平方米,建有體育館、網球場、游泳池等各類現代化服務設施。圖書館藏書154余萬冊,電子文獻360余萬冊。固定資產總值11余億元。
學校現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專科高等教育、成人本專科高等教育及留學生教育的多種類型的人才培養體系。有16個二級學院,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專科學生、留學生17000余人;涉及9大學科門類71個全日制本專科專業。有教授職務任職資格評議權學科5個,副教授職務任職資格評議權學科10個。建設有10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7個省級“卓越計劃”項目,2個四川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四川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四川省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心,18門省級精品課程。
學校擁有一支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愛崗敬業的師資隊伍,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1181人,專任教師919人,其中具有正、副高職稱教師463人,碩、博士學位教師596人。碩士導師4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2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6人,四川省教學名師1人,綿陽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拔尖人才1人,綿陽市文化藝術專業領軍人才1人。
學校現有1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省生態安全與保護重點實驗室,3個四川省社會科學研究重點基地——四川民間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縣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李白文化研究中心,1個省社科聯高水平研究團隊,6個綿陽市社會科學研究重點基地——四川綿陽文化產業研究與發展中心、四川綿陽異常心理與行為矯治研究中心、四川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效能建設研究中心、四川綿陽舞蹈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四川綿陽期刊發展研究中心、紀念場館教育與抗震救災文化研究中心,1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1個四川省科普基地,1個綿陽市社科普及基地。
學校堅持科研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著力打造“教育服務”“科技服務”“文化服務”三大品牌,積極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建設,近五年來,學校教師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部省級重點科研課題100余項,校地共建省級項目70余項,以及大量與地方政府和企業合作的橫向課題。學校堅持對外開放辦學,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與德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新加坡、烏克蘭、坦桑尼亞和臺灣、香港等國家及地區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師資培養、合作科研、學術交流、學生交流等活動。
學校堅持實施創新型人才培養,近年來,學生立項校級科研項目近900項,成功申報國家專利400余項,學生科技文化活動獲得國家、省和市級獎勵2000余人次。學校建有國家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工作室、亞洲機器人聯盟教育培訓基地、中國科協創新人才培訓基地、中國創造學會實驗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基地。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畢業生考取研究生、自主創業的比例逐年提高。
當前,綿陽師范學院的建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學校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抓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四川省“三大發展戰略”、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的歷史機遇,秉承“厚德、博學、篤行、弘毅”校訓,堅持“育人為本,服務地方”辦學理念,堅持“立足綿陽、面向四川、輻射西部,服務基礎教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面向,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內涵發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科學研究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在西部地區有一定影響的應用型大學。
綿陽師范學院位于:四川省綿陽市高新區綿興西路166號
四川藝術教育學校排名榜5:西南民族師范大學武侯校區
西南民族大學下設師范院系(簡稱“西南民族師范大學”)砥礪奮進,歲月流金。西南民族大學座落于有“天府之國”美譽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染青城峨眉之靈秀,汲工部武侯之神韻,是民族高等教育鑲嵌在祖國大西南的一顆明珠。
學校匯聚了一批又一批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的優秀教師,有51人先后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為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和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37人先后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5人先后為四川省突出貢獻專家,8人先后為國家民委突出貢獻專家,9人為國家民委領軍人才,2人分別為四川省“千人計劃”創新領軍人才和青年人才,8人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7人為國家民委中青年英才,83人先后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3人為四川省教學名師,2人為國家民委首屆教學名師,1人為國家民委首屆青年教學標兵,35人為學校教學名師。
西南民族師范大學武侯校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一環路南四段16號
四川藝術教育學校排名榜6:西南民族師范大學航空港校區
西南民族大學下設師范院系(簡稱“西南民族師范大學”)座落于有“天府之國”美譽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染青城峨眉之靈秀,汲工部武侯之神韻,是民族高等教育鑲嵌在祖國大西南的一顆明珠。
經幾代民大人的披荊斬棘、銳意進取,目前,學校含文、史、哲、經、管、法、教、理、工、農、醫、藝等12個學科門類,占地面積近3000畝,在成都市有武侯校區、航空港校區、太平園校區三個校區,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有“西南民族大學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與畜牧業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校舍建筑面積112萬平方米。
擁有極富特色的民族博物館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藏學文獻館、彝學文獻館。有56個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學生3萬余人;教職員工3千余人,其中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近500人。
西南民族師范大學航空港校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航空港開發區大件路文星段168號
四川藝術教育學校排名榜7:四川大學師范學院望江校區
四川大學下設師范院系(簡稱“四川大學師范學院”)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布局在中國西部的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大學。四川大學地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國”的成都,有望江、華西和江安三個校區,占地面積7050畝,校舍建筑面積256.3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四川大學承文翁之教,聚群賢英才。百余年來,學校先后匯聚了歷史學家顧頡剛、文學家李劼人、美學家朱光潛、物理學家吳大猷、植物學家方文培、衛生學家陳志潛、數學家柯召等大師。歷史上,吳玉章、張瀾曾執掌校務,共和國開國元勛朱德、共和國主席楊尚昆、文壇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學。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有64位是川大校友;2001年評選的近代50位“四川文化名人”中,有36人是川大校友。
四川大學師范學院望江校區位于:武侯區一環路南一段24號
四川藝術教育學校排名榜8: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是2009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在原四川省江油師范學校基礎上建立的,西南地區第一所以培養幼兒、小學教育師資為主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學校,坐落在人杰地靈的中國科技城綿陽市。2015年,學校與綿陽工業技師學院強強整合,實行一校兩牌辦學。
在近百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曾被評為“全國紅旗學校”、“國家職業教育質量管理示范基地”、“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四川省校風示范學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等,被教育部表彰:為基礎教育培養合格師資,方向明確,成績顯著。
學校在綿陽、江油設有三個校區,占地面積980畝,教學儀器設備值6600多萬元,在校學生10000余人。學校擁有一支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623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職稱127人,具有碩博士學歷學位教師160人。
學校設有學前教育、早期教育、小學教育、語文教育、數學教育、英語教育、音樂教育、美術教育、體育教育、舞蹈教育、音樂表演、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智能產品開發、數控技術、酒店管理、老年服務與管理、旅游管理、計算機信息管理、軟件與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工業分析技術共23個專業。學校是四川省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心和綿陽市幼兒師資培訓中心,是全國幼教舞蹈素質與能力培訓項目培訓基地,建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學校具有聘請外籍教師和招收外國留學生的資格,長期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意大利、新加坡、泰國等國政府、教育機構進行教育交流與合作,常年有外籍教師和志愿者在校任教。
學校弘揚“艱苦奮斗、立德育人”的學校精神,秉承“厚德、尚美、礪能、樂業”的校訓,堅持“多元融合、尚知篤行”的辦學理念,走內涵型開放式發展道路。堅持“綜合+特長”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著力培養師德高尚、熱愛兒童、業務精良、創新創業意識強的卓越幼兒、小學教育師資和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藝體類、工業應用技術類高技能人才。近五年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3%以上。
學校堅持黨的教育方針,緊緊抓住國家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機遇,立足綿陽、面向四川、服務全國,努力把學校建成西部地區一流的全國幼兒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特色鮮明的全國一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位于:四川省江油市建設北路317號
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邦博爾小編整理的四川藝術教育學校排名榜(最新)數據內容來源于網絡,僅供參考。